建國老師在2016年時,使用國產IC瑞昱科技設計的AMEMA開發版,設計出跟Philip一樣的氣氛燈泡,
可以參考書籍: Ameba氣氛燈程式開發(智慧家庭篇):Using Ameba to Develop a Hue Light Bulb (Smart Home)
建國老師在2016年時,使用國產IC瑞昱科技設計的AMEMA開發版,設計出跟Philip一樣的氣氛燈泡,
可以參考書籍: Ameba氣氛燈程式開發(智慧家庭篇):Using Ameba to Develop a Hue Light Bulb (Smart Home)
自從200X年Maker在世界上崛起,輾轉數年後,台灣也開始崛起Maker的一股風潮,
想想當初早期maker 鄭王爺(Arduino.Taipei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arduinotaipei)的鄭鴻旗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582374201790035/user/628761374))),
在AI(人工智慧)當紅的現在,透過建模來模擬、預測與優化,可以發展出眾多應用價值∘但建模的基礎就是得蒐集足量的數據,透過IoT(物聯網)來蒐集感測器數據,正是切入AI的起手式,而Arduino更是基礎環節∘
然而在實際開發時,卻常會發現,每一種感測器都有相對應獨立的函式庫與範例,我們很容易做到單一種,關鍵是多個感測器接在一起,也就是如何把多個範例整合在一個專案裡面,常會發生很多很多問題,而這正是關鍵之所在∘